“陶·瓷上的文字——中国的书写”展

 

书法是东亚华土人民独创的艺术表现形式。堪称无色的画、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声的乐。其无疑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之一。书法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之中。历经朝代更迭无数先贤菁英的提炼和总结,成为不朽的经典;而各个时代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和风格。进而影响着无数的后来者。

 

汉代是一个极赋魅力的时代,它擅于探索而有创造力。开疆拓土,火血峥嵘的同时带来了书法的变革,草书的萌芽正基于此,汉简在民间也渐为普及,期间有大量的隶楷错变的书体出现,世俗书写从容而自由,书体变化多端,耐人寻味。从先秦篆体延续而来的汉篆、由秦简转向的汉简,再到汉代官方的主流书体:汉隶。

 

同时章草、行书、楷书……也在民间市井中被探索使用,汉代基本上实现了各种书体的交叠。就行草书而言,汉代的书写无疑为后来精彩绝伦的二王一脉的帖学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艺术垂立于殿堂,但其多从民间开始萌芽。各色艺术家们亦会从民间书风中汲取养分进而提炼,推动书法的演进。汉隶是书法史上无法绕开的丰碑。汉人书写影响了其后的整个书法史。清代前叶博兴考据之学,清人曾经说过“汉隶,三字为宝”,可见痴迷。因金石之学盛极一时,清代书家以汉隶为蓝本又兴起了隶书的另一座高峰。

 

汉代之后,历经魏晋之风流,隋唐之法度,继而是宋人之意趣。宋代的时代风貌可谓是极为洒脱恣肆,在前朝法度森严的传统下开创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欧阳修曾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感叹宋初没有能和前朝相抗衡的作品。但很快就出现了以宋四家为代表的尚意之风,其作品足以和唐代大家之作相媲美。宋代民间瓷器上的书写亦体现了宋人的意趣美学。响应其时代之新风。

 

今天,这些前人书迹,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殃瓶:又称朱书陶瓶,即用朱砂书写在陶瓶上的解殃文辞,亦有用白粉,墨等材料来书写。在考古中被称作镇墓文,因此又名解殃瓶、魂瓶,目的主要是为世上生人除殃祈福。考古发现表明,东汉以来,盛行用朱书陶瓶作随葬品。

 

 

 

 

人们对汉代书法的认识多是以碑刻文字为主要载体。由于出土文物中有更多介质载体的出现,诸如简帛、镇墓瓶,墓壁文字等,使得后来者能对汉代书写的认识更为直观和全面。这些书风飘逸洒脱,古朴灵动,呈现出汉代人昂扬大气的精神面貌。

 

“陶瓷是人类利用黏土矿物或岩石等多种天然资源,经过火烧制成功的技术成果,是我国瓷器的发明以及其工艺和技术的辉煌成就。”我国瓷器的生产和书画艺术的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在宋金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大量的出现了以书法作主题的瓷器作品,十分精美。广义地说,陶瓷书法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与陶瓷雕塑、陶瓷绘画等是姐妹艺术,从内容、形式到创作手法,它们既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互相协调,又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古代器物之精美,又饰以书法,二者完美结合,呈现出古人精致的生活品味。因此在宋金时期,此类作品曾出现了高峰,风靡一时,蔚然成风。其流行程度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流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书法艺术、工艺美术装饰技术和审美趋势的发展与影响。

反之,也可窥见当时的生产者主动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在文字装饰上表现高雅情趣外,同时也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因此,我们能看到的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吉祥语、格言、诗词,警示句都是这种生产理念。

 

 

 

 

网站首页    常设展览    松山湖望野博物馆    “陶·瓷上的文字——中国的书写”展
创建时间:2019-12-20 16:39

“陶·瓷上的文字——中国的书写”展